【本期导读】
●“刀刃向内”,打造干净的纪检队伍
●纪顾问答读者:党员领导干部收到红包应当如何处理?
●悦读:素朴之美 莫之能争
●故事:黄克诚的两条家规
【廉政新闻】
>>12月9日是第13个“国际反腐败日”,中央纪委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国已追回外逃人员2442人,追回赃款85.42亿元。海外“避罪所”坍塌,“海外不是法外”的反腐败态势已经形成。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机关共处理38人,其中立案查处17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处分7200余人、谈话函询4500余人次、组织处理2100余人。
>>12月9日晚,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科级以上干部80余人,在南阳市影剧院观看大型廉政豫剧《好好过日子》。
【廉政论坛】
[时评]
★“刀刃向内”,打造干净的纪检队伍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都在问,纪委监督别人,谁来监督纪委?日前,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江苏省镇江市主持召开的部分省(区)纪委书记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纪委要以身作则,把监督执纪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人民日报刊文称,“刀刃向内”,不仅要查处少数害群之马,还要通过创新组织制度,强化自我监督,让广大纪检干部意识到“有权不可任性”,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公开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我们期待着各级纪检机关把“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理念体现在监督执纪问责的全过程,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以常态化的问责唤醒责任意识
有的领导干部只想要权力、不愿担责任,组织委以重任时当仁不让,但干工作却不担当不负责;有的搞好人主义、一团和气,对管辖范围内领导干部出现的严重问题心知肚明,却就是不批评不报告。对此,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文指出,有权力无责任是管党治党之大忌。如果领导干部不担当不负责,我们党就无法战胜风险挑战,全面从严治党也无从谈起。全面从严治党,严就严在刚性执纪,不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要以常态化的问责,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
[声音]
◆坚持追逃防逃两手抓,使有幻想的人不敢逃、不能逃,国内赃款藏不住、转不出;深化与有关国家的反腐败执法合作,使外逃腐败分子躲不住、抓得着,赃款找得到、追得回。
——中央纪委秘书长杨晓超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推动反腐败国际合作和追逃追赃向纵深发展》中指出
[推荐]
★12月13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推出专题《河南安阳马氏庄园:一诚包万有 一敬胜百邪》。文章指出,马氏庄园主人马丕瑶十分重视教育子孙,不仅以身作则、躬身示范,同时也留下了不少家训家规。同时,马丕瑶对自身要求严格,曾专门设置反省室——约斋,定期反省思过,并书写《约斋铭》作为自己与子孙律己修身、处世为官之座右铭。通观《约斋铭》全篇,其敬让、诚信、勤俭、积善、修身、律己的儒家传统思想十分突出。这是马氏家训中的精华,也是马世家风的集中体现。
【纪顾问答读者】
★党员领导干部收到红包应当如何处理?
目前,全省正在开展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红包礼金问题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那么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收到红包应当如何处理?
纪顾问:1.拒收。收取红包礼金是党纪不可容忍的行为。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2.上交。对于一些不能当面拒收的红包,可以在事后上交组织。按照省纪委规定,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对因各种原因无法当场退回的“红包”,应在1个月内全额上交同级纪检监察机关(部门),或存入廉政账户,并领取相关凭证。
3.登记。《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的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要求,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馈赠,因故未能拒收的,必须登记上交。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不含亲友之间的交往)中收受的其他礼品,除价值不大的以外,均须登记。按规定须登记的礼品,自接受之日起(在外地接受的,自回本单位之日起)一个月内由本人如实填写礼品登记表,并将礼品和礼品登记表交所在机关指定的受理登记的部门。
【百花园】
[悦读]
★素朴之美 莫之能争
《庄子-天道》有言:“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确,沁人心脾的美往往是朴素的。怀有淳厚素朴的赤子之心,方能体悟朴素的可爱、恒久、有力。
素色是基础色彩,同时也是一切颜色的调和。比如,日光是自然之光,从中又可析出七彩之色。古人说“绘事后素”“画缋之事后于素功”,表明绘画若离开“素”的对比、调和,则难成其美,犹如人缺乏自然的素美之质,即便辅以绚烂的修饰,也只会显得失真、浮夸。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好的人生终须从繁华回归平淡,留下一份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淳朴。
朴素的感情往往最恒久。“君子之交淡若水”,醇厚的情谊不尚虚华,贵在朴素。钱锺书就曾如此评价一个“素”字:“在我一知半解的几国语言里,没有比中国古语所谓‘素交’更能表出友谊的骨髓。一个‘素’字把纯洁真朴的交情的本体,形容尽致……”在精神上清透素淡,友谊才能经得起长久考验。
朴素中蕴藏着看不见的力量。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凭借“小米加步枪”战胜装备精良的反动派,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观察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各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朴素作风的执着与推崇,可谓一以贯之、独树一帜。这也充分说明,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对朴素的认识与坚守都不能淡漠。
[故事]
★黄克诚的两条家规
1949年10月下旬,黄克诚率领一批干部从天津南下湖南。此行,他是奉毛泽东主席亲令赴任湖南省委书记。随他南下的,还有他的夫人唐棣华和1岁的小儿子黄晴。途经武汉时,黄克诚会见了四野和华中局的领导人之后,去岳母家接上了两个孩子——6岁的大女儿黄楠和5岁的大儿子黄煦。他们是黄克诚1945年从苏北进军东北时被寄放在岳母家里的。黄楠、黄煦满脸新奇又害羞地看着他们,还有些害怕似的躲着他们,不肯喊爸爸妈妈。那一刻,一向觉得为革命舍小家是理所当然、把小家的聚散看得平常的黄克诚也禁不住热泪盈眶。
一到湖南,黄克诚就对唐棣华说:“棣华,今后孩子们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了,条件比过去好了,但一定要记住,我们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高级干部的家风影响着党风政风。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子女、对周围的人都会产生影响。从今天起我们家要订两条规矩。一,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办私事;二,不准向公家伸手要照顾。”唐棣华立即表示赞成。在她心里,这样的规矩其实早在她嫁给黄克诚的时候就定下了。那时候条件艰苦感受不到,但自从进了天津,她就自觉地远离他作为天津首任市委书记的权力。她既是黄克诚的妻子、家属,也是他的部属、同志,无论多么严格的家规家矩,她都会遵守。
[语思]
●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们,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马克思
●没有人因多活几年而变老,人老只是由于抛弃了理想。——巴金
|